2022年迎新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征询意见稿)
上海立达学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2022年7月
上海立达学院新生来校分类管理安排
来校日期 | 人员类别 | 来源地 | 来校人数 |
9月3日 | 2022级外省市(含专升本)学生 | 7天内从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返沪的学生除外 | 约2000人 |
9月4日 | 2022级本市(含专升本)学生 | 7天内从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返沪的学生除外 | 约2000人 |
上海立达学院迎新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征询意见稿)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教育部、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有序做好学校疫情防控期间迎新工作,保障广大新生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学校平稳运行,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四版)的通知》和《上海市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22暑假及秋季开学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沪教委体〔2022〕22号)以及《上海市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开学工作指南》,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迎新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第一部分 迎新前准备工作
一、疫情防控工作体系
学校根据统一领导、属地管理,以人为本、突出重点,快速反应、分级负责,群防群控、依法处置,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原则,建立上海立达学院疫情防控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为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助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做到不缺位、做到位、有作为。
(一)成立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陈西峰(董事长) 黄亚钧(校长)张天启(党委书记)
常务副组长:蔡中奇(副校长)
副组长:祁焱华(校长助理) 董珊珊(校长助理)
成员:张鹏年、徐乐、洪君、何刚、顾丽霞、何香君、徐桔、洪君、汪文平、李慧、王宁、赵树多、郑贺春,牛强各二级学院院长(主持工作副院长)、总支书记、校医室工作人员
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党委)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张鹏年(兼对接松江区、叶榭镇政府联络员)
联络员:郑贺春(对接教委、市民办高校党工委)
联络员:刘大琳(对接北方国际大学联盟)
联络员:李海宁(对接校内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
(二)成立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小组
根据疫情防控成立学生工作专班(负责人:顾丽霞)、后勤工作专班(负责人:洪君)、人事工作专班(负责人:徐乐)、境外人员专班(负责人:郑贺春)。维稳工作专班(负责人:顾丽霞)
(三)建立学校、二级学院、年级(班级)校内三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及时收集和报送相关信息。
二、疫情防控制度和规定
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措施,制定迎新准备工作方案,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上海立达学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应急预案(2022年5月修订版)
2.上海立达学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3.上海立达学院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晨午检制度
4.上海立达学院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5.上海立达学院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6.上海立达学院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因病缺勤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7.上海立达学院疫情期间学生新冠肺炎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8.上海立达学院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资助工作应急预案
9.上海立达学院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预案
10.上海立达学院疫情防控期间保洁管理制度
11.上海立达学院公寓楼疫情防控期间临时管理制度
12.上海立达学院后勤保卫处食堂、商业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工作制度
13.上海立达学院疫情防控期间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4.上海立达学院集中居住健康观察点设置与管理办法
15.上海立达学院疫情防控期间来校教职员工隔离观察告知单
16.上海立达学院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17.上海立达学院疫情防控期间教职工上下班制度
三、疫情防控和迎新准备工作要求
1.校地、校医联防联控联动。(责任部门:后勤保卫处)
松江区政府办公室联系人:朱 磊 联系电话:13818925666
松江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社区防控专班
联系人:蒋文东 联系电话:13564964343
松江区卫健委疾控科联系人:安 娜 联系电话:13524226139
松江区叶榭镇疫情防控联系人:钱珏 联系电话:13801919616松江区中心医院联系人:刘 君 联系电话:18918288513
学校卫生室联系人: 俞新弟 联系电话:13321833519
2.信息搜集与监测。(责任部门:校长办公室、人事处、学工处)
梳理迎新前、迎新时和迎新后信息清单。每日填报《教职员工及学生情况汇总表》并向市教委、集团和松江区政府、叶榭镇政府报告。
3.加强对师生健康的指导
所有新生原则上不前往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对于赴国内其他地区的,须向学校报备并做好个人防护。
4.人员培训和应急管理。(责任部门:校长办公室、后保处、学工部)
a.疫情报告:牛强 联系电话:13817547408
b.值班电话:18817222578(办公室)、57803204(校医室)
5.迎新前在校人员疫情防控
迎新前学校采取控制性管理,实行进校审批、身份核验和体温检测制度。因防控等工作确需进入校园的外来车辆和人员要提前报备并逐一登记,出示健康码绿码后进行体温(指水银体温计腋下温度,其他类型的体温计以此为标准校对)测量,体温≥37.3℃的,要坚决劝阻并引导及时就医。
严格学生公寓管理,学生进出必须实名验证并检测体温。学生公寓要严格落实通风消毒工作。
外来人员进出学校必须实名验证并检测体温,严禁留宿及长时间逗留;
加强对留校人员健康观察,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应每日两次测量体温,体温≥37.3℃的,要安排隔离观察并引导及时就医。留校人员原则上不得离开校园,确需离开的须事先向学校报备,外出期间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重视和关心留校师生的生活,确保在校人员基本生活需求安全、有序。
6.做好提前来校人员疫情防控
迎新前学生原则上不得提前来校,新生因特殊原因确需来校的,须报学校同意,并严格按照上海市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开展卫生检疫、健康申报等工作。
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热(体温≥37.3℃)、畏寒、 乏力、腹泻等身体不适症状者,应待症状消失,身体痊愈后方可申请来校。
在境外的教职工、学生原则上不提前来校。
7.做好迎新前线上防护知识宣教。充分利用校园网、官微等新媒体手段,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对新生开展防控法规和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做到宣传教育工作全覆盖,指导新生以科学的行为方式和理性的态度对待疫情,理解和支持政府、学校各项疫情防控应对措施。
第二部分 迎新期间工作
一、迎新期间工作要求
1.新生报到分类管理要求
(1)学校正式确定和通知迎新前,学生原则上不得提前来校,确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来校,必须经学校审核同意。
(2)新生应至少在迎新之前7天开始开展自我健康观察并自觉做好路途防护。
(3)对于来自低风险地区的新生,须持健康码绿码、行程码、24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入校报到,并做好7天的自我健康监测,抵沪后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
(4)来自或需要途经高风险地区的新生,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实行5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第1、2、3、5、7 天)。来自或需要途经高风险地区的新生 ,实施“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实行3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第1、4、7天)。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的,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来自或途径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区、市)或当地政府宣布全域低风险地区的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实施7天居家健康管理,抵沪后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
(5)从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级市(非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区、市)新生及返沪的人员实行7天的自我健康监测,抵沪后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
。
(5)师生员工的同住家人有开学前7天从境内外中高风险地区返沪情况的,相关人员入校时应向学校报备,并做好入校后7天的自我健康管理。
(8)对于境外返沪的新生,在入境后要严格执行国家和我市相关管控措施,持健康码绿码且24小时核酸检测为阴性的方可申请来校。
(9)对于本人或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为确诊病例、核酸检测阳性者、疑似病例以及密切接触的新生,暂不安排来校报到,直至康复后1个月且核酸检测为阴性的,可以申请来校。
(10)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按本市相关要完成隔离观察后,须再进行7天集中(居家)健康观察且再次核酸检测为阴性的,可以申请入校。
2.来校途中要求
(1)来校途中要随身携带足量的口罩、速干手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全程佩戴好口罩(建议佩戴N95口罩),做好手卫生。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避免聚集,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等擦拭清洁处理。
(3)如来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干咳、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近就医,如在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应当主动配合乘务等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防疫管理等措施,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
二、新生来校工作安排
1.来校前工作
(1)迎新前,学校将通过官微、通知等多种形式将疫情防控有关要求通知到每一个学生。学生及随行家长需填写《上海立达学院健康安全承诺书》,并符合相关防疫条件后方可来校报到。新生原则上不得提前来校,确需来校应按照规定报批,无故到校将按照违反校纪校规处理。(负责人:何香君)
(2)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热、畏寒、乏力、腹泻等身体不适症状者,应及时就医,待症状消失,身体痊愈后,凭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入校。
(3)对于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来校报到的新生,教务处已制定了《上海立达学院2022年秋季学期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对教学平台选择、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在线教学实施方式、线上教学考核评价、线上教学质量监控等做了详细规定,保证学生线上学习效果。(负责人:祁焱华)
(4)来校报到的学生,需提前做好来校学生的信息统计,然后由招生办负责汇总(负责人:何香君),并将信息表提交至后保处。由后保处负责提前将来校学生信息录入校门门禁系统并提前安排好校内或校外隔离观察场所(负责人:牛强)。
(5)学生迎新来校前需每日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行踪报告,并如实上报辅导员,确保迎新前身体状况良好,“健康码”必须为绿码方可来校。学生来校前要与辅导员保持沟通,将到校的具体时间告知辅导员,以便提前做好报到、学生入住等环节的衔接。(数据信息收集负责人:何香君)
2.学生来校当日安排
报到当日,学生凭有效证件、健康码绿码、《上海立达学院健康安全承诺书》及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入校,并需接受体温检测。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车辆接站(负责人:肖瑶)。做好人员信息核对、体温检测、车辆消毒和个人防护工作。乘公共交通来校学生务必按要求全程佩戴口罩(建议佩戴M95口罩),做好防护。自驾车来校学生,要求轻装简行,校门口下车,自驾车不进校,每名学生允许不超过两名家长随行进校,其防控条件与新生一致。报到当天,家长进校后不能进入学生公寓。(责任单位:后保处、招生办)
接送人员按照限人数、限时间和提前报备的原则,控制进校人员数量和逗留时间。陪同人员需完成进校前7天的自我健康管理,核酸检测阴性,并做好进校后个人防护措施。报到学生如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按照疫情防控处置流程将有关人员送至就近指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诊。
学生到校门口时,由后保处负责安排专人查看有效证件、健康码、学生的承诺书及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并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对学生的行李进行消杀,符合条件者方可入校。(负责人:牛强)。学生由各二级学院志愿者引导完成各项迎新报到手续。
三、社会服务单位人员安排
社会服务单位人员来校工作执行和新生相同的工作要求。
迎新前,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将学校疫情防控有关要求通知到所有社会服务单位(含驻校服务和临时保障)每一个相关人员。根据新生来校情况,分期分批安排相关服务单位恢复营业,并督促服务单位做好相应疫情防控工作。
社会服务人员原则上不进校,确需进校应提前申请,同时进校须持健康码绿码或本市认可、符合健康标准的外省市“健康码”,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接受身份核验和温度测量。在校期间自觉进行个人消毒,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社会服务单位按要求对营业场所、办公地点进行消毒,学校要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监督检查。社会服务人员如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应按照疫情防控处置流程到就近指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诊。
四、迎新时应急处置工作
1.突发应急处置(责任单位:后保处、校医室)
学校在校门口设置临时留观区及医疗服务去,等候区域应保持适当疫情防控安全距离,并配备消毒水、免洗手消毒液等必要的防疫用品。教职工来校或学生报到时出现发热等可疑情况,引导进入临时等候区等候送医,并在疑似人员送医后对等候区域进行全面消毒。疑似人员物品现场喷洒消毒处理后送指定区域代为保管。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待康复后方可申请来校。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不能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情况,根据医疗机构的建议需医学观察的学校安排专门隔离观察场所或自行居家进行隔离,若医疗机构诊断为普通疾病的,应待症状消失,身体痊愈后方可申请入校。
出现其他突发情况,将有关人员带离进一步处理,防止人员聚集疫情传播,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对口处置。
2.特殊区域设立和管理(责任单位:后保处)
(1)集中隔离观察场所。在疾控机构指导下,学校按照防疫要求提前在1号公寓楼设置集中观察隔离场,并储备足量的口罩、隔离衣、体温计、消毒液等防疫必备品,全面做好吃、住、用、学等保障工作。同时,学校根据校地联防联动联控机制,明确校外集中隔离观察场所。
(2)临时隔离观察区域。学校应在校门口设定临时隔离等候区域,在校医室设置临时留观场所,用于发热或疑似人员防控处置前临时隔离等候,防止疫情传播、扩散。临时隔离等候区域和临时留观场所专人管理,并配备必要防护物资,及时消毒。
第三部分 迎新后工作
正式来校迎新后,根据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学校实行控制性管理,根据自身特点,按人员类别、活动区域、活动类型等强化管理,精准防控。
一、日常管理要求
1.严格日常管理。
疫情防控实施动态分级别管理,根据学校所在区域疫情情况以及上级要求做动态调整。学校将疫情防控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坚持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及时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动态,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加强流感等秋冬季高发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处置。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健康体魄为出发点,重视学生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提升。开展经常性防疫培训、检查排查。
学生来校后,要严格遵守学校进出管理规定,尽量减少出校,外出须请假并做好个人防护,做到学习、生活空间相对固定,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在公共场所保持社交距离。
学生要自觉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健康监测,按照学校规定每天进行体温晨、午健康检测,做好体温检测记录,并主动向辅导员报告健康状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注意用眼卫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宿舍卫生清洁,做好个人卫生,定期晾晒、洗涤被褥及个人衣物。
学生在校期间应随身携带备用口罩,在通风、人员非密集区域可不佩戴口罩,参加体育课不佩戴口罩。
辅导员每日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健康情况,由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副院长及时将学生日报汇总提交至学生处。
加强对因各种原因未来校学生的关心和指导。
2.聚集性活动管理
迎新后,学校原则上不组织大型聚集性活动。各二级学院和团学组织应根据校园情况合理掌握人员密集度,组织学生以学院、专业、楼栋、年级、班级等为单位进行学习、生活、体育等活动。
学校教室、自习室、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空间将尽量向全体师生开放,但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有序组织相关活动。
3.继续做好线上教学。在开展线下教学的同时,继续做好线上教学平台选用、课程建设、过程监管和质量考核等工作。
4.外籍师生管理
外籍师生(含校外住宿)日常管理措施和口罩等防控物资配备执行国内师生统一标准。精准动态掌握学校外籍新生的动向,关心、提醒境外外籍师生(含校外住宿)做好个人健康安全管理。
5.学校继续教育
学校继续教育学院严格按照本校内有关疫情防控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纳入学校疫情防控方案“一盘棋”,做实做细各项工作。学校迎新后,非学历教育线下办学和培训活动须报经学校防疫领导小组审议同意方可实施,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各类继续教育办学人员和学员排查与规范管理工作。
二、师生疫情防控处置流程
1.发热应急处置
新生在校期间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第一时间送至校医室留观区域,用“腋下水银温度计”等设备进行第二次测量,如果体温检测仍≥37.3℃,按照疫情防控处置流程将有关人员送至就近指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诊。医疗机构检查结果暂不能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根据医疗机构的建议需医学观察的,学校要联系地方疾控部门安排专门隔离观察场所或自行居家进行隔离;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或疑似病例情况时,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加强救治”防控策略,立即启动包括校内各部门的防控工作联动机制的应急响应,对隔离病例相关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并配合疾控部门做好流行性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
必要时,学校将依照有关规定采取班级或全校局部或全部停课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同时为新生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并及时与家属沟通。
如在校门口发现发热等症状,新生应在临时等候区域临时留观,用“腋下水银温度计”等设备进行第二次测量,体温检测仍≥37.3℃,按照疫情防控处置流程将有关人员送至就近指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诊。医疗机构检查结果暂不能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情况,根据医疗机构的建议需医学观察的学校要联系地方疾控部门安排专门隔离观察场所或自行居家进行隔离。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待康复后方可来校。同时积极为新生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并及时与家属沟通。
2.集中隔离健康观察人员管理
对进行校内集中隔离健康观察的师生,学校通过书面或口头告知健康观察的缘由、期限、依据、注意事项和疾病相关知识,以及负责健康观察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集中健康观察期间,由指定的管理人员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并询问其健康状况,填写医学观察记录表,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观察期间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热、畏寒、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者,则立即向当地的卫生疾控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在卫生疾控部门指导下按规定启动相应应急处置工作。
做好集中隔离观察新生的生活保障和心理辅导。学校对接受隔离医学观察的学生和教职员工,要做到排查、管控、督导、宣教、关爱“五个到位”。教职员工和学生病愈后,来校要查验由当地具备资质的医疗单位开具的复课证明。
3.对体温≥37.3℃,并有呼吸道症状,发热、畏寒、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异常情况的学生,辅导员第一时间报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副院长,同时,做好该学生的详细信息登记(包括姓名、性别、专业班级、学生本人及家长的联系电话、体温),由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副院长上报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安排学工人员协助校医务室将该学生及时送往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4.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严格按照《上海立达学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应急预案(2022年5月修订版)》手势迅速处置,迎新前学校将组织至少1次应急演练。
5.如学校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按照上海市最新的政策、规范、方案要求,在专业机构指导下进行处置,并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做好密切接触者隔离、消毒、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工作,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检测等工作。如果出现了聚集性疫情,学校应该在区疾控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指导下,经专家研判,落实应急措施控制疫情的发展。
三、重点区域工作
学校各重点区域要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调整清洁和消毒的频率,严格按照《关于转发重点场所预防性消毒技术要点的通知》中“学校消毒技术要点”(见附件1)进行,预防性消毒工作,同时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管理工作。
1.校医室卫生管理
在疫情防控期间,校医室不接诊发热或有疑似症状者,但要做好隔离、转诊和记录工作。参照专业防控要求,加强校医室消毒、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要与地区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地区医院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实时信息互通,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校内出现异常症状人员检查治疗渠道畅通。
2.门卫管理工作
把好校门关,严格管理入校人员。学校北门仍然实行封闭式管理,仅允许特殊情况下车辆和人员出入。校门口安保或工作人员,须佩戴口罩、手套,配备必要的消毒和体温检测设备。完善校园出入口人脸识别卡口系统建设,进校人员必须通过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并逐一核查登记、测试体温。学生到校时,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安全有序报到。入校时接受体温检测,主动出示健康码、有效身份证件及上海立达学院新生健康安全承诺书,验证合格后方可入校。入校后一般不离开校园,确需离校外出,应向辅导员报备,并做好外出期间个人防护工作。谢绝接送人员进入校区。
驻校服务单位尽量压缩人员数量,工作人员须提前报备详细信息,并自觉遵守学校出入管理制度。进校新生如体温检测出现发热,须引导至校门口临时隔离等候区域,用“腋下水银温度计”等设备进行第二次测量,体温检测仍≥37.3℃,按照疫情防控处置流程将有关人员送至就近指定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就诊。
疫情期间,尽量减少人员来访。确需进校对接的,由学校对口部门提前报备。来访人员进校须自行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自觉接受信息核对和体温检测。无对口部门报备信息、未佩戴口罩或者拒不接受体温检测来访人员,拒绝其入校。来访人员如体温检测≥37.3℃,应拒绝入校,并劝导及时就医;如发现有呼吸道症状,发热、畏寒、乏力、腹泻、结膜充血等异常情况及时登记有关信息并报告属地防控部门。
3.餐饮场所工作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校实行错峰、错时避免集中就餐。组织人员做好人流现场管控。鼓励自备餐具打包分散进食。食堂堂食须符合一人一桌的开放条件,套餐要注意营养结构,清淡适口。
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落实餐饮服务各环节。严格执行烹饪食品的温度和时间标准,需要烧熟煮透的食品,加工制作食品的中心温度应达到70℃以上。疫情防控期间,暂停生食海产品等品种的供应。
食堂公共区域空调加强清洗消毒,注意开窗通风,每日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对门把手、食堂地面、餐桌餐椅、饮水机水龙头和工作台面等每天消毒2-3次。食堂后厨按食品安全标准增加消毒、清洁频次。加强食堂员工实名晨检,下午增加1次体温检测。食堂员工佩戴口罩、手套开展工作。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增加日常清洗频次,定期消毒。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垃圾分类、厨余垃圾清理和收集及水体整治等工作。
减少来访人员在校逗留时间,不鼓励来访人员校内就餐。
4.学生公寓(教师公寓)管理工作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生公寓(教师校内集体宿舍)实施准封闭式管理,进行严格出入登记、体温检测和晚点名制度。
每天对宿舍地面、墙壁、楼道、盥洗室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按照要求对其他公共使用的物品和设施消毒。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工作。向学生开展防护宣传,督促学生每日进行自我卫生消毒和早晚2次体温测量。寝室建立健康观察与报病制度,做好通风和卫生整洁,寝室设立寝室长负责室友健康观察与报病工作,并做好晚点名工作。
5.校内公共场所(教室、图书馆等)工作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校内公共场所图书馆,体育馆管理原则上限流开放,进入须扫描场所码,尽量满足师生需求。校内各类活动管理原则不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
学校行政办公场所、教室、图书馆、体育馆、公共实训室等共用空间,在醒目区域放置免洗手消毒液,空调系统经过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注意保持通风。进入共用空间须通过预约,有序控制入场人数。学校行政办公应尽量使用信息化手段,有纸质文件填写或传递区域,配备免洗洗手液。
每日定时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公用电话机、键盘等个人办公物品注意清洁消毒,用完洗手。校内公用教学设备、ATM机等高频接触类设备,安排专人,每日消毒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至4次。
6.车辆管理工作
校车(班车)必须配备体温测量仪、口罩、免洗洗手消毒液、消毒剂、呕吐包和医疗废物专用袋等防控物资。新生乘车时须全程佩戴口罩。公务车、校车(班车)驾驶员工作期间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校内校车(班车)候车点应有醒目警示标志,提醒候车人员有序排队并保持1米以上距离。控制车内人员密度,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候车点设置快速免洗手消毒液,指定专人定时对候车区域进行消毒。公务车、校车(班车)每次使用完毕后,对车内及门把手进行消毒。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进入校园的本校车主必须按规定经常进行车辆消毒。原则上禁止外来车辆进入校园,确需进入校园应提前报备,司乘人员均须接受体温检测。
7.保洁卫生工作
清洁人员需每日工作前接受体温检测,体温不超过37.3℃方可开始工作。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并按要求对场所等消毒工作做好记录。
8.厕所卫生管理
严格执行学校厕所管理制度,实行专人管理。落实厕所保洁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地面及时清洗,做好包括水龙头、门把手等重点部位在内的消毒工作,增加冲洗和消毒的频率。保证厕所的洗手设施完备。
9.相关垃圾处置工作
普通新生(无发热、咳嗽等症状)使用的口罩、手套应投放到“干垃圾桶”内。对于存在发热、咳嗽、咳痰、打喷嚏等症状,或接触过此类人群的新生,可使用密封袋或保鲜袋将口罩密封后丢入“干垃圾桶”。校医室和隔离观察场所产生的垃圾要收集到专用垃圾袋内,每袋转载量不超过袋容量的3/4,扎紧袋口后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每天用有效氯含1000mg/L-2000 mg/L的含氯(溴)消毒液喷洒垃圾桶内外表面。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垃圾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四、心理健康干预
1.应急心理干预方案
高度重视迎新准备及迎新以后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心理干预工作,并将其纳入学校总体疫情防控工作的整体部署。学校应制定应急心理干预方案,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动态地了解与监测准备来校和已经来校学生的受疫情影响状况及心理状态,依据校情,分层分类应对。充分认识抗疫期间应急心理干预的特殊性和针对性,充实专兼职心理辅导人员队伍,并进行必要的培训督导,强调规范、专业和遵守专业伦理,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为学校心理教师的应急心理干预工作,提供关心和支持。
2.应急心理健康手册及宣传
针对自身的特点,结合学校的整体部署,组织编写有关疫情期间涉及迎新准备和迎新之后学生心理自我调适的宣传资料,并传递到每一位学生。及时排模来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学校已设置第一热线,第一邮箱等多种通道畅通并充分解决学生各类合理诉求。针对共性的心理困扰和个别的心理问题,开展面向学生的疫期心理宣教与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筛选可靠的、专业的社会心理援助信息提供给学生选择使用,作为补充的帮助资源。
疫期心理宣教工作涵盖学生家长和教师。
3.特定咨询设立和管理
心理干预实行分类管理和安排。针对住院、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前两者的同宿舍、同班同学、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原有基础性心理问题和具有易感个性基础的学生等进行。疫情期间对于前四类学生等特殊对象原则上避免面询,尽可能通过电话或视频、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干预。如面询必要,需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产生对密切接触者等的歧视。加强支持和专业督导,协助心理辅导人员做好自我照顾。从事特定咨询区域工作的专业人员应有必要的轮换制度,以保持良好的状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心理援助。
五、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
1.加强宣传教育,坚定抗疫信心
结合中国抗疫实践,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强大社会治理能力,增强师生“四个自信”;引导师生不信谣不传谣,积极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和优秀典型,凸显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展示广大师生同心抗“疫”的精神风貌。
2.关心关爱学生,暖心暖情暖人
发挥思政工作优势,深入开展学生思想状况摸排,细致把握学生需求,以真心换真情,做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工作,把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加强学业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做好求职应聘、毕业设计等工作;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帮扶力度,为隔离观察的学生提供必要生活保障,对确诊或疑似病例要以适当方式主动关心。
3.完善组织机制,建立管理队伍
高度重视疫情舆情工作,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具体职责,并将其纳入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部署。制定详尽的舆情方案,做到有章可循,有专门人员应对,有发言人发布,以保证对外发布的信息权威和透明。
4.实施部门联动,明确分工合作
加强舆情监控和应对,传染病疫情事关新生健康与安全,要与所在区域媒体单位、卫生、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动合作机制,明确彼此分工,密切相互关系,加强信息沟通,确保自身信息发布准确。多层次、全方位地收集和处理网络舆情,加强学校内微信群,官方微博、微信的建设,以便第一时间发现教育舆情事件,及时掌握学生和教职员工思想动态。
5.决策实践结合,做好舆论引导
应对网络舆情,教学校要在决策和操作两个层面做好预案。决策层通过分析舆情事件的传播途径、网民特别是学生的观点和情绪状况、事件的地域热度等来制定舆情引导策略;操作层则要短时间内在各大平台发布正确观点,引导舆论走向,向在校师生澄清事实真相,防止虚假消息进一步扩散。同时引导在校师生对网络信息不盲从、对舆情不扩散,有独立、正确的思考能力,明辨是非。
第三部分 附件
1.学校消毒技术要点
2.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防护用品清单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学校应急物资保障建议标准(修订版)
学校消毒技术要点
消毒对象 |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 | 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 | 注意事项 |
空气 | 1. 开窗自然通风,每日至少3次,每次30min以上。 2. 不能开窗通风或通风不良的,可使用电风扇、排风扇等机械通风方式。 3. 必要时使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消毒,应持续开机消毒。 | 循环风空气消毒机建议杀菌因子为纳米光子或等离子体。 | 1. 循环风空气消毒机使用时应关闭门窗。 2. 按产品使用说明书对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维护保养。 |
空调等通 风设备 | 1. 排风扇等机械通风设备每周清洗消毒1次。 2. 分体空调设备过滤网和过滤器每周清洗消毒1次。 3. 暂停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需使用的,定期清洗消毒。 | 有效浓度为10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或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10min-30min。 | 1. 消毒前先去除挡板上的积尘、污垢。 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应由具有清洗消毒资质的专业机构完成。 |
物体表面 | 1. 经常接触或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窗把手、台面、桌椅、扶手、水龙头、电梯按钮等每天消毒2-3次。 2. 不易触及的物体表面可每天消毒1次。 3. 使用消毒湿巾或抹布进行擦拭消毒或常量喷雾器喷洒消毒。 | 有效浓度为10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或1%过氧化氢湿巾或消毒液或250mg/L含氯(溴)消毒液或100mg/L-25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10min-30min。 | 1. 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先去除可见污染后再行喷洒消毒。 2. 应喷洒至物体表面被完全润湿。 3. 不得与清洗剂合用。 4. 精密设备或操作仪表等使用湿巾擦拭消毒。 |
消毒对象 |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 | 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 | 注意事项 |
地面、墙壁 | 1. 一般情况下,墙面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 2. 地面每天消毒2-3次。 3. 当地面或墙面受到血液、体液、排泄物、呕吐物或分泌物污染时,清除污染物后,及时消毒。 4. 采用拖拭、擦拭或常量喷雾器喷洒消毒。 | 有效浓度为10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或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液,消毒10min-30min。 | 消毒前先清除地面的污迹,其他同物体表面。 |
洗手水池、便器、盛装吐泻物的容器、痰盂(杯)等 | 1. 洗手水池、便器等每天2次擦拭消毒。 2. 盛装吐泻物的容器、痰盂(杯)等每次使用后及时浸泡消毒。 | 500mg/L-1000mg/L含氯(溴)消毒液或250mg/L-500mg/L二氧化氯。消毒15min-30min。 | 每次用后清洗或冲洗干净、保持清洁。 |
毛巾、被褥、台布等纺织品 | 每周清洗消毒1次。 | 1. 流通蒸汽100℃作用20min-30min。 2. 煮沸消毒作用15min-30min。 3. 在阳光下暴晒4h以上。 | 毛巾应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或使用一次性纸巾;被褥应一人一套。 |
电话机、传真机、打印机、电脑键盘、鼠标、小件办公用品 | 1. 表面擦拭清洁消毒。 2. 每周消毒1-2次。 | 1%过氧化氢湿巾或75%酒精或有效浓度为10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消毒 10min-30min。 | 消毒到规定的时间后,用清水去除残留。 |
消毒对象 |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 | 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 | 注意事项 |
餐桌、餐茶具、熟食盛具 | 1. 餐桌使用前应擦拭清洁消毒。 2. 餐茶具和熟食盛具应专用或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 | 1. 流通蒸汽100℃作用20min-30min。 2. 煮沸消毒作用15min-30min。 3. 按说明书使用消毒箱(柜)。 | 1.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规定和要求。 2. 严格执行“一洗二冲三消毒四保洁”制度。 3. 餐茶具和熟食盛具的消毒首选物理方法。 |
文体活动用品、玩具 | 1. 耐热耐湿物品可用流通蒸汽。 2. 不耐热的物品,如塑料、橡皮、木器类文体活动用品和玩具擦拭或浸泡消毒。 3. 纸质、长毛绒类文体活动用品和玩具可置阳光下暴晒或使用臭氧消毒器消毒。 4. 每周消毒1-2次。 | 1. 流通蒸汽100℃作用20min-30min。 2. 沸消毒作用15min-30min。 3. 在阳光下暴晒4h。 4.1%过氧化氢湿巾或消毒液或250mg/L含氯(溴)消毒液或100mg/L-250mg/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10min-30mino 5.臭氧消毒器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 定期用清水清洗,可使用洗涤剂与温水清洗,以加强污垢的去除效果,有缝隙的文体活动用品和玩具还可用刷子涮洗。 |
清洁用具 | 1. 不同的区域应使用不同的拖布和抹布。 2. 每次使用后浸泡消毒。 | 有效浓度为100mg/L微酸性次氯酸水或250mg/L-500mg/L含氯(溴)或二氧化氯消毒液消毒液,消毒30min以上。 | 1. 拖布和重复使用的抹布用完后应洗净、悬挂晾干,有条件的可烘干后存放。 2. 清洁桶应在每次使用后用温水和清洁剂清洗,充分干燥后倒置储存。 |
消毒对象 |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 | 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 | 注意事项 |
吐泻物、分泌物、腹泻物 | 1. 用消毒干巾(含高水平消毒剂)覆盖包裹呕吐物,作用一定时间后,在穿戴好口罩、手套和隔离衣的情况下用覆盖的消毒干巾处理呕吐物丢入废物袋,再用消毒湿巾(高水平消毒剂)或浸有消毒液(高水平消毒剂)的擦(拖)布擦(拖)拭可接触到呕吐物的物体表面及其周围。 2. 马桶、便池或洗手池内的呕吐物等,应先均匀撒上含氯(溴)消毒粉(如漂白粉)进行覆盖,盖上马桶盖,作用30min后用水冲去。 | 1. 呕吐物应急处置包,消毒干巾覆盖5min,消毒湿巾擦拭消毒5min。 2. 漂白粉覆盖30min。 | 1. 不可使用拖布或抹布直接清理。 2. 呕吐物处置应由保育员(老师)执行,不得由儿童(学生)执行。 3. 儿童(学生)发生呕吐后,当班保育员(老师)应立即疏散周围的儿童(学生)。 4. 处理呕吐物时应穿戴好口罩、手套和隔离衣。 |
手 | 1. 一般情况下采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充分搓洗。 2. 必要时可用合格的免洗手消毒剂消毒。 |
| 1. 学校应在儿童、学生就餐场所就提供足够的水龙头。 2. 学校应在餐厅、图书馆、体育馆、教室、宿舍楼等入口处提供免洗手消毒剂。 3. 不建议托幼机构儿童随意使用含醇类的免洗手消毒剂。 |
消毒对象 | 消毒方式、频次与要点 | 消毒因子、浓度及消毒时间 | 注意事项 |
校车、公务车等 | 空气 | 超低容量喷雾(气溶胶喷雾)消毒。 | 1%过氧化氢或0.1%-0.3%过氧乙酸或250mg/L-500mg/L二氧化氢消毒液。消毒30min。 | 1.关闭车窗和其他车门,使车辆尽可能密闭。 2.作业期间关闭空调。 3.作业完成后开启空调。 |
物体表面 | 常量喷雾消毒; 配合过氧化氢(含氯)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 1%过氧化氢消毒液或250mg/L-500mg/L含氯(溴)消毒液或二氧化氢消毒液。消毒10min-30min。 | 1.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先去除可见污染后再行喷洒消毒。 2.应喷洒至物体表面被完全喷湿。 3.不得与清洗剂合用。 4.精密设备或操作仪表等使用湿巾擦拭消毒。 |
一、学校按照本标准要求开展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可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增加相应消毒频次和范围。
二、对于重点人员隔离观察期间的消毒按照《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医学/健康观察感染控制与消毒技术指南(第二版)》中的消毒要求执行。消毒人员应做好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
三、出现可疑症状的人员时,学校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可疑病人生活、学习或工作等可能污染的场所开展终末消毒工作。具体消毒方法按照《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第五版)》中“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现场消毒技术指南(第五版)”要求执行。消毒人员应做好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
附件2
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防护用品清单
种 类 | 物 品 名 称 |
体温检测 | 热成像人体测温仪器 |
测量体温的红外线额温枪 |
耳温枪 |
水银体温计 |
消毒药品 | 含氯或含溴消毒片 |
漂白粉 |
医用酒精 |
酒精棉球 |
二氧化氯消毒液 |
1%过氧化氢湿巾 |
1%过氧化氢消毒液 |
微酸性次氯酸水 |
洗手液 |
免洗手消毒液 |
消毒器械 | 高温(蒸汽或煮沸)消毒器械 |
移动式紫外线消毒灯 |
超低容量喷雾器 |
常量喷雾器 |
呕吐物应急处置包 |
防护用品 |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 |
一次性橡胶/丁腈手套 |
一次性隔离衣 |
医用防护服 |
防护鞋套 |
护目镜 |
防护面屏 |
高配 | 循环风空气消毒机 |
红外线体温监测仪 |
附件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学校应急物资保障建议标准(修订版)
一、体温计或耳温枪
满足在校新生每天2次体温监测需要量,并配备适量的75%医用酒精和医用消毒棉球。
二、额温枪
每幢楼宇配备不少于2把额温枪(其中1把为备用),校门出入口配备不少于5把额温枪(其中2把为备用),配备热成像人体测温仪器的校门可配备2把额温枪应急备用。其他公共场区域和校车可酌情配备。配备额温枪的场所需同时准备适量的75%酒精消毒棉球。
三、热成像人体测温仪器
人员相对集中的校园出入口,配备热成像人体测温仪器,其他等人员密集公共区域可酌情配备。
四、口罩
每位新生每天1片,不少于2周储备量。口罩须由专门部门统一储备管理,一线工作人员按天到岗领取。
五、消毒用品
(一)空气消毒。
1.过氧化氢消毒:1%过氧化氢消毒液,按8ml每立方米计算,每天1次。
2.二氧化氯消毒:25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按8ml每立方米计算,每天1次。
以上1、2两种方法择其一即可。
(二)物体表面消毒。
1.消毒湿巾,1%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擦拭地面、课桌椅、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等表面。每天1次,储备 7天所需用量。
2.含有效氯(溴)的消毒片,将消毒片(500mg/片)溶于1升水中,含有效氯(溴)500mg/L,适用于15平方米的消毒。擦拭地面、课桌椅、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等表面。每天1次,储备 7天所需用量。
3.微酸性次氯酸水,由微酸性次氯酸水生成器直接产生含有效浓度100mg/L的微酸性次氯酸水,擦拭地面、课桌椅、门把手、楼梯扶手、水龙头等表面。每天1次。
以上1、2、3三种方法择其一即可。
以上为预防性消毒方法与用量,在特定场合和地点,要按照以下标准执行:公共卫生间、电梯间、生活垃圾处理区,便器、手盆等卫生洁具可用含有效氯(溴)1000mg/L消毒溶液擦拭或喷洒消毒,过氧化氢和微酸性次氯酸水浓度不变,每日1 次,储备7天所需用量。
六、集中隔离观察区域配备标准
体温计每个房间1个;额温枪2-3把;血压计4台;一次性医用口罩、手套、帽子、隔离衣、鞋套等常备200套;护目镜10个;N95口罩常备100个;配备足量的消毒液、紫外线灯、75%酒精消毒棉球、免洗手消毒液等。
以上疫情防控物资须指定专人管理,并建立台账,指定防疫物资岗位配置标准,每日统计防疫物资库存数量并按需定期补充,确保满足疫情防控需要。学校疫情防控物资具体使用须在医疗和疾控部门的指导下规范进行。